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编织中国航天测控网

来源:佳木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通讯中继卫星“鹊桥”示意图 航天测控已诞生逾半个多世纪,并在航天工程的牵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获得长足的发展。中国航天测控系统建设开始于1967年,在首颗人造卫星东

▲ 通讯中继卫星“鹊桥”示意图

航天测控已诞生逾半个多世纪,并在航天工程的牵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获得长足的发展。中国航天测控系统建设开始于1967年,在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以各类卫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为牵引,我国航天测控实现多次技术跨越,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测控网,为我国航天事业和国民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越“织”越精的测控网

中国航天测控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为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而建立的。在东方红一号发射和在轨运行期间,分布在各地的地面观测站,对卫星实施精确跟踪测量,成功预报了卫星飞临世界244个城市上空的时间和方位。

早期,我国航天测控发展基本依赖于型号任务,往往是每试验一种型号就要研制一种测控设备。直到1973年,钱学森提出,要搞一个统一的航天测控网,完成各类卫星的测控任务。根据总体构想,我国测控领域专家在原有基础上研制和调整测控设备,优化布局,形成以酒泉、太原、西昌3个发射场为中心的主动段测量航区,以及卫星测控网、综合回收区、远洋测量船队、测控中心、数据处理系统等测控通信建设方案,指导我国航天测控网的建设。1984年4月,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并定点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网已初步建成。

之后,我国航天测控网的规模和能力伴随重大航天工程迅速成长。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牵动下,从1993年开始,我国航天测控网进行多项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建立了陆、海基USB测控网以及USB远程监控系统;新建了酒泉发射指控中心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改造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进行测量船和各测控站的设备适应性改造,最终在卫星测控网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统一S频段的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网。这个网络集测轨、遥测、遥控、通信、数据传输等功能为一体,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测控通信网,既能满足载人航天任务的需要,又能同时为多种卫星提供测控通信支持。

为进一步提高测控通信覆盖率,我国从2007年开始先后发射4颗天链一号中继卫星,构建天基测控通信网,并成功应用于载人飞船的数据中继、测控和跟踪、空间交会对接,遥感卫星高速数据传输,航天器测控以及航空器、舰船等非航天器平台的数据中继传输,嫦娥系列探测器测控等,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与天链系统一起,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网由地基向天基的重要跨越。

在探月工程的牵动下,我国深空探测网初步建成,测控能力和距离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嫦娥一号”绕月飞行中,测控通信距离首次抵达40万公里。2011年,喀什和佳木斯两个深空测控站基本建成,嫦娥二号任务将测控通信距离一举扩展到8000万公里。

2017年年底,阿根廷35米深空站建成,标志我国深空探测网基本建成,形成较为完善的深空测控能力,对月球和深空航天器的测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嫦娥四号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跨越40万公里,进入绕地月L2点的Halo轨道,突破人类月背测控通信盲区,使“嫦娥四号”成为首个月背着陆和巡视的探测器。

今年7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发射,航天测控网能力再度升级,将为4亿公里外的火星探测器提供测控通信保障。

载人航天测控:天上地下电视电话

载人航天任务对测控通信系统的覆盖率、测量精度、数据传输速率、可靠性等均提出了很高要求。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在神舟飞船发射、首位航天员进入太空、多人多天飞行任务、首次出舱行走、天宫交会对接、天宫空间站逐步建成等一项项重大突破背后,航天测控系统功不可没,迅速发展,可靠支撑各类需求,并最终实现全球布局。

为支持载人航天,我国在原有卫星测控网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与国际标准接轨的S频段统一测控通信系统,改变以测控站为主的航天器测控方式,设立网络管理中心,对测控网实行集中监控,并负责测控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实现对陆上、海上所有测控站的联网和统一管理调度,形成了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

“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航天测控网以北京为轴心,在全国8个中心城市布置了共20个监控点,在三大洋布下多个测控点,并出动测量船,全面监测“神舟五号”发射、运行、回收情况。神舟飞船运行期间,远望一号、二号、三号、四号4艘航天测控船在太平洋、大西洋等布阵,执行境外对“神舟五号”的测控与通信任务。

文章来源:《佳木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jmsdxxb.cn/qikandaodu/2021/0315/505.html



上一篇:创新举措压实责任推动佳木斯市河湖长制向纵深
下一篇:用生命捍卫生命黑龙江援助湖北战疫记

佳木斯大学学报投稿 | 佳木斯大学学报编辑部| 佳木斯大学学报版面费 | 佳木斯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佳木斯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佳木斯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