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通往世界幽微的叙述之舟孔广钊小说的叙事艺术(5)

来源:佳木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后一点,小说一再呼吁回归真实,回归童心,退回到女性身体的抵抗,退回到游戏规则约定和制定前的悠远心境,甚至退回到前语言、前符号的无意识状

最后一点,小说一再呼吁回归真实,回归童心,退回到女性身体的抵抗,退回到游戏规则约定和制定前的悠远心境,甚至退回到前语言、前符号的无意识状态。这种“后设”的抵抗方式反而“前设”了一种情境,即只要后撤到真实、童真、自然、自由这些普世价值,就能够回归初心、回到生活的本真。但实际的情势要复杂得多:一方面,这些价值本身也处于历时流变、不断生长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这些价值在当下语境中恰恰处于不自由、非天然的状态,甚至它们本身也构成了一种修辞和“障眼法”。“回归真实”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思维转换的问题,这些价值从重新确立和抵达,仍需要经过近身的拼杀、“漫长的革命”。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过无尽鼓舞和彼岸想象的语汇,恰恰是今天需要我们用切实有力的行动以及从自己的行动中孕生出来的“另一种想象”去保卫和创立的对象。

包 晗:孔老师的小说展现的是一种语言的“虚构”,也就是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通过表述和外部世界发生亲密的关系。在他生命体验和写作的交汇处,我感受到了叙述的力量,也就是叙述者和被叙述者在真假虚实之间,那种抗争交错的紧张感。正如那个秋千一样,每一次打摆都是原动力,在真实虚假之间有了周旋回还。孔老师笔下的人物是被言语言说的,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补充。最突出的人物就是孙坚。他曾经发问何为真实,但他自己就在叙述中生活,却一直质疑叙述的真实性。他自己也很希望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而不是像秋千一样摇摆不定。我认为孙坚和蒙克是一种人,只是孙坚通过叙述一种外向的东西来释放自己,蒙克则是内化的坚守着。短篇小说《李天穹》中,作者是从一个老师的视角来看的,当李天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帮助之后,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我”的鼓励和推动之下,李天穹选择退学,去做一名修理工。

郭永洁:孔老师小说中的人物都有一种焦虑感。他们始终在生活中寻觅,通过坚守爱情,或者写作。通过这种内向化的东西来确定自己的一个位置,比如爱,比如真实等等身份认同。但是这些内向化的身份认同在生活中是被排斥或者被边缘化的,所以这其中有冲突和矛盾。还有就是关于这些内向化的东西,小说通过反复的元叙事,通过追求真正存在的真实,这种东西是否真的存在?在我看来,并没有一个纯粹的内向的东西,因为这样的东西其实始终是和社会群体联系在一起的。自我是被不断塑造的,身份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塑造出来的。

王 威:我觉得一个人能集教师与作家身份于一身是很不容易的。教育和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机器,它们本身是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有时会形成合力,有时可能会是一种张力。教育与文学在启蒙与塑造人、影响人的时候似乎有一个共通的路径,就是叙述。我觉得孔老师经历了一个对叙述的自觉、尝试和深化的过程。我们对世界、对历史、甚至对自我的认识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他人的叙述得来的,而对叙述与真相的关系是否是一致的,或者说对叙述是否是真实的思考应该是孔老师自觉的出发点,那时就产生了《英雄复出》。后来孔老师的小说很多都是与校园和教师身份相关的,就是刚刚老师们说的“经验写作”。这时候他从一种朦胧的自觉开始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在一种撕裂的空隙中,这种思考的过程是十分矛盾的。《李天穹》《弹簧秤》《关于鲁平》有着对社会、对历史的思考,而思考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叙述对人的影响与塑造,这里可能会有对于社会和历史的解构或者辩证地审视。《和我一起荡秋千》可以说是这一思考达到极致的表现,孔老师借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叙述来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答案,或者说这种叙述本身就是他的叙事的尝试与突破。小说叙事形式的突破与创新则似乎是孔老师思考的物质化呈现,是一种“以叙述来对抗叙述”的方式。但是事物到极致必然会转衰,这种对抗或许并没有使孔老师找到他想要的真相。而“狂飙突进”的思考又极易把人束缚在个人化的桎梏中。我觉得到《太平,太平》又是一个突破,孔老师从个人化的思考融入社会结构中,在保留其对叙事执著的同时,开始寻找力量的支撑。

金 哲:孔老师的作品给我一种亲切感。因为我对他这种写作方式,尤其是他对先锋派模式的借鉴,觉得很熟悉。但这样一来,所谓的复调问题,在我感觉其实就是一个“单调”。原因就是作为作者,孔广钊的掌控能力特别强,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从他个人出发的,是作为作者对世界的一个看法。我觉得作品呈现的就是一种真实,是从这代人的特殊角度看到的真实,别的没有。

文章来源:《佳木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jmsdxxb.cn/qikandaodu/2021/0224/473.html



上一篇:活体肝内华支睾吸虫计数条
下一篇:试析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精神

佳木斯大学学报投稿 | 佳木斯大学学报编辑部| 佳木斯大学学报版面费 | 佳木斯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佳木斯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佳木斯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